易教网
乖孩子叛逆(曾经乖巧的孩子无比叛逆)

乖孩子叛逆(曾经乖巧的孩子无比叛逆)

更新时间:2024-05-01

乖孩子叛逆(曾经乖巧的孩子无比叛逆)

父母要把孩子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

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一11岁男孩离家出走两天两夜,父母却不慌不忙,反劝民警:“不要急着去找,给他一点教训。”这种反应很熟悉,孩子做了让父母不高兴的事,父母第一想到的是事件本身,而不是孩子本身。 家长肩负着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大责任。教育特别重要,因为它是家庭的传承和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有人认为:“孩子做错事就该受到惩罚,父母的做法没错,如果这次妥协了,孩子今后就会拿离家出走这件事做要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父母这样不顾孩子死活,也不担心孩子在外有没有受冻挨饿,心太狠了。” 这样的“狠心”父母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和听话,但他们绝对不可能变得更加有爱。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根本没有收获到感性的爱意,只有理性的“你应该怎么样”。 这种类型的孩子一旦有了独立的能力,一定会想方设法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享受自由的环境,追寻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从来没有感受过“听从内心想法”的他们,很有可能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做事的界限应该在哪里,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行事,变得非常叛逆。 将来最容易叛逆的孩子,父母都有共性,我们来看看你中了哪些招。

一、要求高且严厉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因为考了第二名被妈妈斥责,平常妈妈也不允许英子参加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活动。这导致英子最后患了抑郁症,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容易让他们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而承受很大的压力,担心做不到父母的要求会惹父母不高兴,被责骂。那么小孩并不会理解“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深层意义,他们只懂得:“我考试考好了,妈妈对我是笑脸,考不好,妈妈就是臭脸。” 当孩子长大后,开始有自我意识时,他们特别需要家长给予肯定和赞美,但这些要求高的家长往往做不到。孩子内心矛盾,更容易变得叛逆。尽管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他们偏偏要和父母顶嘴。 对于这类家长,我们要明白人无完人,允许孩子犯错,容忍孩子的错误,让孩子知道“我不必那么拼命”,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父母不会因为我做不到什么而抛弃我,不爱我”。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二、过度控制孩子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男生从小到大都在母亲的控制下长大,小到家中摆放的物品,大到跟踪孩子在做什么,严重干扰了孩子的工作。在母亲眼中,这都是“我想了解我的儿子,我这样做不对吗?”是的,以爱之名,“我为了你……”“如果你不是我儿子,我才不会……”。如果儿子有意反抗,那就会被扣上“不孝”的罪名。根据中国的传统观念,谁能承受“不孝”的罪名呢? 父母想要控制孩子,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在日剧《受过度保护的加穗子》中,主人公遇到独立、自主的朋友,才慢慢发现自己的不同,然后开始反抗。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为他们创造的无菌环境中,他们总会听到、看到、感知到不同的人生体验。父母可以控制孩子的身体,但无法控制孩子的思想。 当孩子的意愿开始反抗,而父母仍然束缚孩子时,矛盾就会激发,孩子就会反抗。孩子会故意做父母不允许的事,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找刺激,甚至明知是错误的、危险的事情。他们故意试错、颠倒,做出自己在父母保护下从未犯过的错误。 实际上,他们只是想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向自己和父母表明:我是独立的,我值得被尊重,我有能力。 当然,孩子一下子得到自由后,可能无法掌控自己的界限,常常会越过界限,或者尝试各种后发现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自己确实是错了。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 因此,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把主动权交回给他们,我们只是孩子人生中的导航,而他们才是自己的船长。要相信孩子能够掌舵好自己的人生。

三、故意打击孩子的自信

中国人似乎不擅长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特别是那些温暖、积极的情感。在电视节目《朋友请听好》中,除了何炅,其他嘉宾都觉得很难对父母或伴侣说“我爱你”,尽管他们内心深爱着对方。相反,我们习惯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嫁给最亲近的人。 父母似乎不怕孩子自卑,却担心孩子自傲。加上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当孩子考试退步时,父母会责骂他们,甚至伤心流泪。但如果孩子进步了,父母可能会轻描淡写地说:“还不错,但别骄傲。”有些更严厉的父母甚至会泼冷水:“只是进步了十名而已,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等你考第一名再说。”尽管此时父母内心早已高兴得不得了。 一方面,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既然无论考好还是考糟都得不到父母的赞扬,那我干脆不再努力,这样就好了。或者孩子故意和父母对着干:“既然你们觉得我不努力,那我就真不努力给你们看。”“既然你们觉得我坏,我就真坏给你们看。” 一个连自己都不承认的孩子,怎么去认同别人呢?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当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时,哪怕这个观点百分之百正确,孩子总喜欢找出瑕疵,非得与人争辩一番。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肯定”这两个字。 因此,在孩子犯错或情绪低落时,我们要鼓励他们。在孩子表现出色或情绪高涨时,不要吝啬赞美和肯定,同时间接警告孩子要“戒骄戒躁”。只有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在内心产生爱的感觉。 我们都要相信,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主人。孩子需要的不是命令、指挥、冷漠和无情,而是相信、尊重、信任、关爱、陪伴和引导。我们既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适当地给予他们指导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