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6-04
“如果真的因为在山东高考吃亏了,也许我会后悔今天的选择。”5月31日下午,山师附中高三学生林国鹏搓着双手,笑了一下。
一年前,对于异地高考新政,济南市一所高中老师曾称,“异地考生谁敢来?”如今,竟有9536名外省考生选择踏进山东的高考考场。
学籍限制>> 不提前回原籍上学不能回去高考
在班里,林国鹏江西南康的“身份”让周围的同学羡慕,因为他如果选择回到江西参加高考,报考一个学校,录取分数线能低50分左右。
但是,林国鹏感到纠结。当初,他随修筑高速公路的父母来到济南生活,就留在了这里。
“如果我是他,我会走的。”林国鹏的好友李辉很不解。不过小林说,要想回原籍高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条就是要尽早回原籍上学,然后是能听懂家乡话,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做知识和学习的调整。
而之所以回原籍上学,是因为各省对外地读书的原籍考生有着特殊的规定。“我要是回原籍考试,根据江西省的要求,必须提前一年回来读上一年书才可以。”小林说。
在不同省份,这个要求在一年到三年不等。因此,在初中升高中阶段,不少山东的外地考生就开始选择回乡。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十二班,安徽合肥来济南读书的考生魏志豪说,“如果早晚都要回原籍考,那肯定晚回不如早回,好适应一下当地的学习环境。”
但回原籍考试不仅需要提前准备,还有复杂的手续。作为济南市外来工子女定点初中,济南市第30中学的校长陈树洪曾表示,一个外来工子女,如果要异地转学,便要注销一个学籍,再登记一个学籍,两边都要办手续。“由于两地教育部门信息不对称,要进行复杂的审核工作,无疑增加了外来工子女的异地转学难度。”
由于去年异地高考方案出台,林国鹏和魏志豪选择留下备考。据介绍,在山东2014届1.5万多名外地考生当中,最终有9536人选择了留下。
题型限制>> 老家的考题见都没见过,一看就蒙了
实际上,虽然高中教育的教学大纲全国统一,但在最终各自省份命题的高考中,同一种知识,却可能让不同省份培养出来的考生做出迥异的答案。山师附中高三数学老师孙萍坦言,哪怕是一种题目,不同省份的答题思路不同,学生解题熟练程度不同,高考结果便可能完全不同。
李辉曾经做过全国卷、浙江卷和上海卷。他告诉记者,仅以理科综合为例,山东考卷是在两本化学、两本生物和三本物理中提取,考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本考试就可以,但是全国卷考七本书的全部内容。“山东卷注重思考,比较难,但是全国卷计算量大,上海的考卷解题思路跟咱们差异很大,做起来不顺。”李辉说。
省实验中学来自福建的高三考生张晓敏没看过福建的高考题型,但是看完那边的教材以后,小张说,她感觉“压力山大”,“那边书拿起来就不是很舒服,编排思路完全不适应,如果是理科,知识想通还好,文科,背诵默写的篇章都不同,山东主要是考山东的一些名人的文章,出题都不是一个路子。”
虽然2013年,山东大学在福建省本科一批出档线文科580分,理科则是596分,同一年山大在本省的录取线则是文科620分,理科632分,分数差异较大,但这都没能打动小张。
张晓敏说,曾有一个浙江的邻居回原籍参加高考,发现英语有一半题型都不太一样,都考蒙了。“这不是难易的问题,是从来没见过的问题。”小张说,当时山东还没有出台异地高考政策,邻居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回去,如今自己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要留下来。
无家乡认同>> 对老家很陌生,回去备考将打乱整个生活
从小便随在中铁十四局工作的父亲来到山东,虽然户籍在江西,但林国鹏认为自己就是个山东人,“为啥要回江西高考?”
语言、风俗、朋友圈……回原籍备考甚至意味着打乱整个生活。福建考生张晓敏说,在福建老家,大家不是很致力于高考,喜欢做生意,一个高中班级里只有一小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才会坚持到高考。“老家那边这般大的姑娘可能已出嫁,男生都当了茶老板,我不愿意进入这样的圈子。”
3岁便随父母到山东生活的小张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毫无闽南口音,只有弟弟出生那一年回过老家,此后就再没有回去。
而魏志豪则笑着说,三年前正处在叛逆期,“我妈跟我说,在山东高考,人多,分数线还高。回老家,录取分数也低,为啥不回去呢?我说,别人都可以在这里考,我为什么不行?”
从上初中开始,山师附中高三考生方艺便跟随父母从老家安徽黄山来到济南,在一家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初中那会儿外地人挺多,我个性又比较开朗,没怎么有陌生感。”方艺操一口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
如果不是在高二时听说可以参加“异地高考”,方艺早就坐在安徽黄山老家的课堂上了。“无论如何也要提前半年回去适应那边的考试内容。”方艺说。
但是,当得知有“异地高考”的政策以后,方艺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山东参加高考。“让我回去,才是异地高考。”方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