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爸妈沟通了呢(青春期的孩子不爱和爸妈沟通咋办)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爸妈沟通了呢(青春期的孩子不爱和爸妈沟通咋办)

更新时间:2024-04-30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爸妈沟通了呢?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爸妈沟通了呢?

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都承担着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和身体健康等四座大山。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特别努力,因为这是家庭传承与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赋予家长的职责。 在孩子进入初中至高中阶段时,孩子们会开始关闭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渠道,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有这种情况。关闭沟通渠道意味着父母一直在说话,而孩子对父母的话视而不见。孩子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只是听而不听。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根本不会认真对待父母的话,无论你说多少都没有用,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与大家分享几个例子,涉及到顶尖学校的孩子及其家庭所面临的两个极端情况。

例子1

几年前,我负责申请一所美国排名前十的高中的孩子和他在中国的妈妈沟通。妈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不要让孩子知道我在管他,我只管交钱,所有事情你们直接和孩子商量,我们家长只等结果。”那个时候我并不太理解她为什么这样说。

例子2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就读于美国排名前五的高中的孩子和他在澳大利亚的妈妈。我们通过微信沟通和建群时,妈妈不让我邀请其他家长进入群聊,只有我、老师和孩子在群里。而且,她也不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和妈妈沟通,让孩子完全独立地与我们沟通。我经常需要把孩子的信息传达给妈妈,但妈妈从不直接问孩子。

例子3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位就读于英国排名前三的高中的孩子,他的妈妈在北京。妈妈告诉我:“老师,你和孩子谈吧!这段时间我不想和孩子有任何交流。不是因为生气不交流,而是交流不畅。现在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我们说什么都会吵架,根本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只能忍着,因为孩子一碰就发火,就像高压锅一样。 去年也有家长向我们反馈类似情况,孩子就读于上海最顶级的学校之一。家长说,家里无法与孩子进行交流,无法推动任何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吵架吵得很厉害。 这些现象让我越来越疑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家庭连家长、老师和孩子三方一起好好沟通都做不到的地步。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进入了叛逆期。然而,在我接触过的案例中,还存在另一个极端情况,一个在美国一所非常顶尖的学校读11年级的女孩与妈妈的关系非常好,就像朋友一样。妈妈和孩子经常一起购物、参观博物馆、寻找美食,就像姐妹一样。孩子的学习也非常认真,所有人都对他们羡慕不已。 其实,在顶尖学校中,通常存在这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根本无法控制孩子,因为顶尖学校的孩子智商很高,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世界观,父母无法左右他们;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特别好,就像朋友一样。这是非常明显的两种对比,让我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现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孩子非常小的时候,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关系是一种依赖性关系。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和课程都会强调,父母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多关心孩子。 然而,当孩子长大,进入五、六年级和初中时,关于这个年龄段的教育书籍就变得很少了。父母的作用也逐渐减小,尤其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在这个阶段,孩子发生了变化,他们要离开家庭,慢慢走向社会,更多地与同学和朋友交往,而朋友对孩子来说变得非常重要。 在美国,这种转变通常发生在五、六年级,而在中国稍晚一些,最晚发生在八、九年级。比如说,这个时候,如果你问孩子夏天想要上什么课,他们可能会说他们的朋友去哪里哪里了;或者你告诉孩子报个夏令营,他们会说不行,因为Michael不去的话我们就会分开了。 家长开始疑惑,为什么朋友如此重要?到了初中以后,孩子特别注重和朋友在一起,这与家长的意愿形成了冲突。家长可能会认为,你只有那么点时间学习,为什么不能专心学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社交?然而,无论你怎么说,孩子根本不会听,因为孩子会说,我需要朋友啊!家长可能会说,你认识这些朋友有什么用?过几年你们就不会再在一起玩了。 父母可能会使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理论,告诉孩子以后如果不在一个水平上,就无法交流。然而,这种观点对孩子来说没有用。实际上,孩子已经告诉了大人他们的答案:我想和我的朋友在一起。 我和10-18岁的孩子们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们会告诉我很多事情。我想知道为什么我可以与他们有很好的关系?因为在孩子们眼中,我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大人。 这个区别在哪里呢?事实上,在我眼中,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是因为家长的心态没有从父母的角色转变为朋友的角色。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来举个例子。 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我的朋友做事与我的想法不一致,我会怎么做?我可能会告诉朋友,你做得不对,你应该这么做。如果朋友不听,我可能会再次提醒,说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你为什么还不记得呢?如果朋友还是不听,我可能不会再废话了,因为我已经提醒过朋友两次了,第三次我就尊重朋友的想法,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也不会再追问了。然而,作为父母,你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告诉孩子我已经告诉你这么多次了,你为什么就记不住呢?我上个月不是也告诉过你吗?这是父母的心态。父母的心态是训责,认为孩子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做。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按照父母的说法去做呢?孩子已经十几岁了,朋友、老师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十几岁的孩子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孩子为什么会百分之百地信任你呢?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朋友因为工作或学习而面临巨大压力时,作为朋友,你会怎么做?如果我的朋友在工作上遇到困难,领导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如果他搞不定就会被解雇,我可能会耐心听他解释,给他递纸巾,说完了我们一起看电影、吃饭、喝酒,开心一下,排解一下压力,甚至一起去旅行,让他改变心情,然后再回来面对工作。这是朋友的状态。然而,作为父母的状态是,如果孩子面临压力,父母可能会说,唉,又不是我想让你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但我们确实没有办法了。时间很紧迫,我们必须尽快见到结果。来,我帮你找找老师,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然后开始强调接下来要怎么做,第一、第二、第三点,孩子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这样就会推动孩子。孩子本身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父母又要推动他们,这不是在重复提醒孩子压力的存在吗?因此,孩子的情绪根本无法缓解,反而会被激化。 这里我推荐大家阅读一本名为《情绪是什么》的书。这本书讲述了左脑和右脑对情绪的控制,以及你的回避情绪(如愤怒、焦虑等)和正向情绪(如快乐等)。其中提到,多巴胺的分泌与幸福感并无直接关系,它与期待感有直接关系。由于有了期待感,人们的状态会调整。良好的状态与前额叶有关,而前额叶与创造力、短期记忆有关。因此,一个人越快乐,他的创造力和记忆力就越好。因此,在孩子面临巨大压力时,如果我们希望他们具有积极的态度,首先要保证他们在情绪管理中是快乐的。 孩子为什么想和朋友在一起?因为和朋友在一起很开心!与朋友在一起,如果有压力,可以倾诉、看电影、得到安慰。我们可以一起吃美食、打球,可能就能忘记压力。与朋友在一起,如果我们意见不合,朋友不会责备我,而是会尊重我,我还可以与朋友辩论。但是我能与父母这样辩论吗?不行,因为父母太强势了。父母会强势地告诉孩子,我已经提醒过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还不记住呢?如果孩子反驳父母,是不是就不尊重父母了呢?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反驳父母并不代表不尊重他们。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父母可能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会感到受伤。孩子会觉得,如果这样会伤害爸妈的感情,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了吧,因为说了也没有用。虽然我不服气,但我说出来的想法,父母也不会认可,那我为什么还要说出来伤感情呢?既然不想伤感情,那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你说什么我就去做不就完了吗?但这种情况真的是父母期望的效果吗?并不是。 现在我们再来说顶尖学校中那两种家长的情况,一种是像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的,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母女关系、父子关系;另一种是避免沟通、不让孩子知道他们在管孩子的,因为父母知道一旦他们去管孩子,他们就会过度干预细节。但对于那些在顶尖学校就读的孩子来说,他们本身在学校也是小领导,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于强势地给出建议、施加压力,孩子会极力反抗,所以这些家长会聪明地选择不说话,不让孩子知道他们在与老师沟通,让孩子好好成长,家长则退居二线。 所以家长们,你们明白了吗?如果你以父母的角色来面对一个十几岁的青春期孩子,他们为什么会关闭沟通渠道…… 试试看,以朋友的角色来面对孩子,效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