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同伴“欺负”孩子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1-27】![感谢同伴“欺负”孩子](https://www.eduease.com/photo/2024/10/28c/1730110870_850.jpg)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幼儿园欺凌
孩子需要通过欺负来获取社交经验
当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欺负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去找老师理论,还是让孩子忍气吞声,或者是带着孩子与同伴沟通解决呢?实际上,我们应该感谢孩子受到的欺负,因为这是孩子获取社交经验的过程。让孩子暂时忍受一些委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社交的重要性。
不要剥夺孩子获取社交经验的机会
孩子的一切经验都是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的。而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和敌意是孩子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在与同伴的冲突和敌意中,孩子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交往技巧。家长直接介入孩子的纠纷不仅会小题大做,而且会影响成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经验的获得。长此以往,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会变得脆弱,遇到问题要么逃避,要么反应过度。
家长的角色和作用
当孩子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安抚。家长可以抱抱孩子,拍拍他们,传达给他们的信息是“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这样的情感支持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然后,家长的作用不应该是像母鸡一样挡在小鸡前面,直接干预孩子们的冲突。除非情况严重,或者有可能发生身体伤害,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先听孩子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了解别人的出发点。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幼儿很少有品行问题,他们的“攻击”大多是无意的。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肢体语言,但并不懂得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意图。因此,冲突事件是教会孩子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需求和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好机会。
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四岁的幼儿往往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与同伴的冲突和敌意中,孩子可以克服自我中心。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的同时,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他们识别别人的“攻击”,让他们学会区分出真正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情形和行为。平时可以通过故事和卡通片来辅助教育,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比如及时向老师和父母反映,保护眼睛等重要部位。
家长不应教孩子回击
家长教孩子回击实际上是“下策”。因为孩子所有的经验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的,家长的教导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用处,反而会给他们带来精神压力。家长眼中的“欺负”或者“被欺负”与孩子的真实想法可能有差异。家长的干涉会强调孩子“被欺负”的印象,让“欺负和被欺负”这种负面关系在孩子心目中被加强,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觉得打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在幼儿园受欺凌的问题
善于倾听孩子的委屈
家长首先要善于倾听,让孩子把自己的委屈说出来。这是一种渲泄方式,孩子说出来后,他们的委屈感会明显减弱,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家长关心和爱护他们。听完以后,家长不要急于表态,认同或否定孩子的观点。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的委屈
如果孩子受到欺负或委屈,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以平常心态去面对。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受点委屈或欺负是常有的事情,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更不能在家里冷嘲热讽或动手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在外面受委屈和欺负后还要面对家长的冷嘲热讽或暴力。家长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分析情况,教育孩子正确处理
家长在处理孩子受欺凌问题时,应该分析情况,查明原因,并教育孩子正确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1. 孩子之间的小磨擦、小口角、小别扭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无需介入。孩子很可能在家长介入之前已经和伙伴和好了。
2. 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教育的缺陷,很多孩子比较任性、固执,不知道如何谦让别人,表现出强烈的自私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迁就孩子的心理,否则只会纵容孩子更加任性、固执和自私。家长应该耐心开导孩子,教育他们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替别人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