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济南家教
当前城市:济南 [切换其它城市] 
jn.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济南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济南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济南家教网 > 热点评论 > 考试从来就没“粗心”这回事 要找到真正原因

考试从来就没“粗心”这回事 要找到真正原因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3-13
考试从来就没“粗心”这回事 要找到真正原因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家长问我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时,我通常回答: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

----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

熟练度: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工作和这类的计算有关系,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基本概念: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 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 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准确率:

成年人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发短信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 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但凡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的事情,常常是多次也无法 做到比较好的水准。

除此之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好吧,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

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

制定训练的计划,

获得真正提升。

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

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

解决问题的策略,

行动力,

意志力。

-更多-

最新教员

  1. 李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语文
  2. 张教员 山东师范大学 法学
  3. 李教员 山东建筑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张教员 山东大学 物理学
  5. 胡教员 ASA collage Medical Assistant
  6. 蔡教员 山东大学 工程力学
  7. 李教员 山东建筑大学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8. 卢教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9. 刘教员 悉尼大学 数学/数据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