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知识点全解析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3-22】
一、五四运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1. 事件背景与经过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却被迫接受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消息传回国内,北京学生群情激愤,于5月4日发起大规模集会、游行和罢课。这场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关键点:
- 导火索: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核心诉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要求拒签和约、惩办亲日派官员)。
- 结果: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官员,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 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更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命运。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 思想解放的里程碑: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礼教,推动白话文运动和文化革新。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一张表格看懂差异
**对比项**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
**领导阶级** | 民族资产阶级 | 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 |
**指导思想** | 三民主义 |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
**革命目标**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 |
**群众基础** | 依赖少数精英,未发动工农力量 | 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国际背景** |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经典例题解析
题目: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是?(多选)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推翻北洋政府 ③罢免卖国贼职务 ④巴黎和会外交成功 ⑤拒签和约
答案:①③⑤
解析:
- 选项②错误,五四运动未推翻北洋政府;
- 选项④错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未收回山东权益;
- 正确答案需紧扣“初步”二字,即运动直接成果(学生获释、罢免官员、拒签和约)。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条件与早期活动
1. 成立背景的四大支柱
-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罢工主力,展现强大政治力量。
- 组织基础: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北京、长沙等地相继建立。
- 外部助力: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华指导,加速建党进程。
2. 中共一大的历史细节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嘉兴南湖。会议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记忆口诀:“南湖红船启新程,一大纲领定乾坤;无产阶级为先锋,共产主义是明灯。”
四、知识拓展:如何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领导权”切入: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如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彻底成功。
-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通过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团结最广大民众,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易错点提示:
- 社会性质不变:无论是旧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革命任务一致:反帝反封建是两大核心任务,区别在于领导阶级和革命策略。
五、学习方法与备考建议
1. 时间轴记忆法:绘制1919-1921年大事件轴,标注五四运动、早期党组织成立、中共一大等关键节点。
2. 对比表格活用:通过新旧革命对比表,理解“新”在何处(如领导权、指导思想)。
3. 真题实战训练:
- 例题:周恩来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起点是( )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南昌起义 D. 开国大典
- 答案:A
- 技巧:抓住“起点”关键词,联系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意义。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是近代中国从“觉醒”到“救亡”的关键转折。理解这段历史,需紧扣“领导权转变”“马克思主义传播”“群众力量崛起”三条主线,结合真题训练构建完整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