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3
在国外,爸爸出门前会跟3岁儿子说:“现在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要好好照顾妈妈。”在中国,即便是面对已经成年的儿子,爸爸们依然会说:“我不在家时,记得听妈妈的话。”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男孩变弱现象的关注。然而,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不必大惊小怪。
根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研究所所长杨雄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只有在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略高于女生。这种现象是家庭环境、教育体制和观念变革等多种原因叠加后放大的结果。首先,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使家庭在抚养男孩和女孩时,并没有太大的性别差异。因此,男孩子本该有的一些特质就被弱化了。其次,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女孩子的发展,她们更容易在这种重复性特点的教育体制下脱颖而出。
在幼儿教育方面,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对男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男孩子很难在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关于男人、男子汉的角色认知。相比之下,在国外,父亲们会在出门前告诉3岁的儿子:“现在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要好好照顾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男孩子树立男子汉的意识。此外,女孩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当下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危机使得父母特别是母亲,希望女儿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生活,因此不断教导和训练她们的勇气、毅力和拼搏精神。
亲子教育也是男孩子突显本色的重要环节。陈惠瑛老师进行的一次试验显示,女生在适应目前教育体制方面更胜一筹。这一观点得到了杨雄所长的赞同。男孩因为缺乏责任感而在学习上不够用心,而女生则更适应目前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女生比男生在学业上表现得更加优秀。另外,几十年来关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认识误区也导致了性别化教育的混乱。我们往往把男女平等解读为男女一样,这种观念使得男性的女性化成为一种趋势,进一步加剧了男孩子突显本色的困难。
学校是男孩子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揭爱花教授提到了一个例子,有些男生因为瘦小而自卑,但女生愿意接近他,原因是他成绩名列前茅。这样的例子表明男生们在学校教育中缺乏明确的男子汉意识和表达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帮助男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坚韧精神。
男孩子突显本色需要家庭、幼儿教育、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男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要给予男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培养。幼儿教育要重视男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树立男子汉的意识。亲子教育要注重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学校教育应该给予男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培养领导能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男孩子才能真正突显自己的本色。